第一步是规划与选址。地下村庄的核心在于隐蔽性与资源效率,因此需优先选择邻近矿洞、峡谷或山脉的区域,便于后续挖掘和材料获取。建议在Y=30至Y=40之间的深度建造,既能避开地表威胁,又保留与地面联通的灵活性。规划时需用栅栏或火把标记功能分区:中央大厅作为交通枢纽,向外延伸居住区、农场、工作坊和防御工事。若地形复杂,可借助游戏内的地图工具辅助设计,确保通道宽度至少3格,高度4格避免村民移动卡顿。
第二步是主体结构的建造。从入口向下挖掘阶梯式通道,阶梯两侧用圆石或深色橡木加固,每10格放置火把防止刷怪。主体空间采用先框架后填充策略:先用石砖或云杉木搭建支撑柱和天花板横梁,再逐步扩展房间。重要区域如农田需预留6格高度,方便种植高茎作物;村民宿舍则需每间配备床、工作台和木门,门朝向统一以提升路径寻路效率。防御系统可设计双层结构:外层用熔岩幕墙或陷阱门阻挡入侵,内层设置箭塔和雪傀儡巡逻岗。
第三步是生态与功能完善。照明采用混合方案:主干道用海晶灯提供充足亮度,房间内则用灯笼和红石灯营造氛围。利用藤蔓、杜鹃花丛和磨制安山岩装饰墙壁,水池中央放置发光浆果丛作为自然光源。自动农场是关键设施:通过漏斗矿车收集小麦,配合村民职业分配实现食物自给自足。交通网络需兼顾效率与观赏性,主通道铺设铁轨连接各区域,支路用浮空木桥或玻璃栈道增加立体感。最后通过激活传送门或末影珍珠投掷器,建立与地面基地的快速往返通道。
建造地下村庄的难点在于长期维护。需定期检查照明覆盖,防止刷怪;通过繁殖村民补充劳动力,但要注意地下村民无法自然繁殖,需从地面运输。防御体系可升级为劫掠触发器,利用侦测器联动TNT陷阱主动消灭入侵者。